非預期懷孕造成的流產人數居高不下!國健署統計指出,國內二十至三十五歲未婚女性人工流產年發生率約一‧四五%,以人口數推估平均每年有二萬三千名女性進行流產處置,可能還有未登錄的黑數難以計算,恐留下心理創傷。
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張芳維醫師也提醒,比起藥物的副作用,非預期懷孕恐帶來更多的心理創傷,與更高的焦慮、憂鬱症風險。欲解決非預期懷孕問題,目前醫界建議最有效的方式是「雙重避孕」,即為女性規律服用事前避孕藥、男性全程且正確使用保險套。
台灣一項針對十八至三十五歲女性的最新避孕認知與行為網路調查發現,因擔心服藥會傷害卵巢子宮、水腫、噁心,或出現情緒低落等副作用,目前僅三成五女性採用服用事前避孕藥的方式避孕。更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女性以計算安全期、體外射精等高風險方式進行避孕。甚至在體內射精意外發生後,試圖採用水沖洗陰部的方式緊急處理。
女性主要使用保險套避孕(八十六%),並同時選擇計算安全期(三十五%)、體外射精(三十四%)等高風險方式避孕。張芳維醫師提醒,國健署建議之有效避孕方式有:保險套、口服避孕藥、子宮內避孕器、避孕貼片等,雖避孕效果無法達百分之百,仍有一定作用,安全期和體外射精則非建議避孕方法。
臨床建議最有效的避孕方式則為「雙重避孕」,即為男性全程戴保險套、女性服用常規避孕藥。
不小心體內射精,還有物理方法可處理?若不小心發生保險套破洞、體內射精等意外時,雖然有六十六%女性會盡速就醫諮詢、六十四%服用事後避孕藥補救;但調查也發現,平均每五位女性就有一位用水沖洗陰部的錯誤方式緊急處理。
事後和事前避孕藥都一樣,只差服用時間點不同?調查也進一步指出,高達六十四%女性選擇服用事後避孕藥補救,卻有過半數人不清楚兩者差異;張芳維醫師提醒,雖然前後藥物成分相似,但事後藥的高劑量荷爾蒙恐引起強烈副作用,長期服用也可能亂經、影響日後懷孕機率。
張芳維醫師提醒,因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採用錯誤避孕方式,若非預期懷孕恐招致更大的身心壓力。
國外研究顯示,女性在意外懷孕至人工流產前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有生育規劃的女性高出二‧五倍;其他研究也顯示,女性因意外懷孕要人工流產前,四十至四十五%的女性會出現焦慮症狀,約二十%的女性則有抑鬱症狀。流產後心理痛苦會減輕,但高達約三十%的女性在一個月後仍會遇到情緒問題。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暨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蔡永杰醫師強調,目前已有使用天然雌激素、能有效降低副作用的事前避孕藥可以選擇,女性無須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採用錯誤的避孕方式。
留言列表